畢曉普詩歌中同性情感的“中介性”研究
作者: 張躍軍 廈門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廈門大學外文學院
摘要:本文立足于德里達和西蘇的“中介”理論,并參照拉康和美國女同性戀詩人里奇的觀點,從畢曉普的《組詩四首》等作品入手,解讀其對同性情感的表現。該類作品中主人公的性別常難以界定,但通過特定意象清晰有力地表達同性情愛,同時由于大量使用譬喻與象征,該表達又是抽象和藝術的,甚至是唯美的,表現了詩中人物的“中介”狀態,并借此傳達出詩人對于情感與倫理的形而上思考。
關鍵字: 伊麗莎白·畢曉普 同性戀情 中介性 情感與倫理
上一篇:折翅的自由——拜厄特《巴別塔》對自由烏托邦的批判
下一篇:作為隱喻的“王后”與“花園”——羅斯金《王后的花園》的另一種解讀